“每天被倒掉的剩饭剩菜,其实是一座未被挖掘的‘金矿’。”
24岁的林恩丞从小在父母的餐馆里目睹了食物浪费的惊人现实,而现在,他和他的团队正用一群特殊的“小工人”——黑水虻,将这些厨余垃圾变废为宝。
从小在父母的餐饮生意中长大,林恩丞(24岁,大学生)对“食物浪费”有最直接的体会。帮忙收拾餐桌、处理剩饭,是他成长过程的一部分。“看到那么多食物被倒掉,那种浪费的感觉一直记在心里。”这份贴近现实的观察,种下了他日后创业的种子。
在南洋理工大学就读期间,他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名热衷于研究黑水虻(black soldier fly)的朋友。在发现黑水虻的幼虫能将厨余垃圾间接转化为生物肥料后,他和其他三名同样来自南大的伙伴于去年9月以此提出一套方案,角逐南大第二届Kumar可持续创新奖,最终获得亚军并赢得一笔启动资金。
“拿到资金后我们突然意识到,这不只是一个学校项目,而是真的能让厨余垃圾变得有价值的可行方案。”
虫虫创业 走向世界
BugBoom就这么诞生,它采取更循环、去中心化的处理方式。客户可在现场使用机械堆肥系统将厨余转为无臭饲料,再将其送往中心设施由黑水虻幼虫分解。这些黑水虻幼虫的排泄物能用作有机肥料,幼虫本身也可以被制作成动物饲料。
“传统焚烧或填埋不但碳排放高,也无法产出具有回收价值的资源。我们希望提供更环保、更具价值的替代方案。”
如今的BugBoom已开始与行业伙伴合作,受邀参与各类展览、论坛,甚至国际性的循环经济会议。林恩丞和团队也时常受邀回到南洋理工大学,和学弟妹分享他的创业旅程。
“BugBoom是我目前最成功、也最有意义的一次创业。我坚信它的未来充满潜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