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硕博士学历为进入高薪行业的门票,然而部分重视实战经验的行业,学历就不是关键,学历红利缩小,也影响学生就读研究所的意愿。教育部预估,未来16学年,研究所学生数平均年减500多人,2040学年将减至19.7万人。
据教育部统计,博士班学生数,从2014学年3.1万人减至2024学年2.9万人,硕士班学生数则由2014学年17.3万人,增至2024学年17.8万人,由于博士班长期下跌、硕士班成长幅度有限,整体研究所学生数,至2040学年时将降为19.7万人,26学年间减少6000人或3%。
对于学历价值,学者看法不一。逢甲大学副校长唐国豪直言,半导体、电力电子、光电这些偏研发制程的职位,学士、硕士的起薪差距明显,学历对上正确的产业职务就有价值。
国立台南护理专科学校特聘教授谢盛文表示,多数STEM与专业领域还是存在显著的「硕士学历溢价」,研究所提供的深度训练、产学合作、人脉与实验资源,能在两三年内转化为更高的起薪与更快的职涯爬升。
中原大学教务长皮世明则认为,就读研究所人数减少的可能原因,在于学生不会去就读后段学校的研究所,因为对薪资及未来发展帮助不大。中信金融管理学院校长施光训说,研究所学生优势在于让HR知道你人生有具体目标已「定锚」,不会因想再进修等理由要离职。
近年因资通讯产业畅旺,上市柜公司抢电机、资工、光电等硕士毕业生,也吸引学生攻读硕士。然而招生成绩亮眼的背后,却有不少教授对学生的素质下降很有感,直言近年不少学生都是想着尽快毕业,读硕士并非对研究感兴趣,只是希望取得高薪、企业offer敲门砖。
近年大专校院多推出5年学士加硕士方案,宜兰大学资工系特聘教授夏至贤表示,5年学加硕的本意是让大学留下有学术潜力的优秀学生,学科能力佳者,大四学分修毕就可直接修读一年研究所课程,实际升读研究所时,即可马上投入研究。
不过,实际状况是,不少学生修读五年一贯多是想赶快拿到硕士学历,早点出社会赚钱,非真心想做好研究;又近年少子化,但研究所还是愈招愈多,部分学生确实能力差强人意、对研究没有兴趣。
台大电机系教授张耀文说,高科技企业研发单位比较少聘用大学毕业生,硕士毕业变成基本学历需求,去年台湾半导体领导企业硕士起薪,一年约在200万到250万元台币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