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陈姓女子在淘宝网购,以480元(台币,下同,约15.8美元)购买20包棉花棒,被认定是不得在网络上贩售的医疗器材,于海关销毁,警方却在两年后上门逮捕她,称若不配合将通缉,引发讨论。卫福部食药署指出,医用棉花棒民众可购买自用数量需在200支内,每半年一次为限,若逾此标准,须项目申请,违法输入且意图贩卖者,恐被移送检调调查。
食药署医疗器材及化粧品组组长钱嘉宏说,因输入医材被移送检调,可能原因包括涉及刑事案件,如违反海关走私相关法规,或是贩售意图明显等,都可能遭到移送,且可依医材法第62条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并科1000万元以下罚金。
食药署统计,去年检查2万6841家医材贩卖业者,揪出2147件违规,检查6611家网络贩售者,其中违法家数达1591家,为所有贩售通路中最高,占违规案件逾七成;违法案件中,以「无照医疗器材商」最多,达1392件。网络贩售医材违规者,有21件移送法办。
民众依规定购入200支专供自用的医用棉花棒,可采便捷通关方式输入,频率为每半年一次,不必向食药署申请项目核准,若进口供个人使用医用棉花棒数量超过200支,应向食药署提出项目申请,申请数量以六个月用量为限。
钱嘉宏说,依医疗器材法规定,未经核准而制造、输入医疗器材,可处6万至200万元罚锾。